全职教师

首页 师资队伍 全职教师 美术学系 丁宁

丁宁

基本信息

姓名 : 丁宁

学系部门 : 美术学系

职称 : 教授

办公地址 : 红三楼204

电子邮箱 : dingning@cq5520.com

个人简介

丁宁,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教育部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等。

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3-1994年,受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术史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89-2000年执教中国美术学院,曾任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等。在英国、美国、法国、希腊、加拿大、挪威、克罗地亚、德国、俄罗斯、印度、越南、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讲过学。

主要著作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艺术的深度》《图像缤纷》《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看懂美术》《西方美术史》《视远惟明——感悟最美的艺术》和《图像无言——阐释艺术的意蕴》等。

主要译著有《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博物馆怀疑论》《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解码西方名画》《一个感动美国的故事:达•芬奇的<蒙娜•丽萨>与肯尼迪夫人》和《中国园林》等。


研究领域

美术理论

美术心理学

西方美术史

比较美术史


讲授课程

美术心理学

西方美术史

媒体文化

艺术史论专业论文的写作与训练


获奖情况

1996年  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

            专著《美术心理学》获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

1997年  获浙江省教委授予的“优秀教师”称号;

            专著《美术心理学》获浙江省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

1998年 专著《接受之维》获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著奖。

1999年   论文《论艺术史的作品观念》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暨《美术观察》

             杂志社主办的“首届美术学(论文)学术奖”一等奖。

2001年   译著《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作为《欧文·斯通文集》(11卷)之一种获  

             第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二等奖。

2001年   获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2001年度“桐山奖教金”优秀奖。

2002年  论著《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获“200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著作奖”。

2005年 《西方美术史十五讲》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

2006年  在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第十一届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中获“十佳教师”称号(得票数第一)。

2006年  专著《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获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第十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7年  获2006年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  专著《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09年  专著《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获首届国家级“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2013年  获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2013年度中国工商银行教师奖

2014年  获2013-2014年度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教学优秀奖

2015年  专著《看懂美术》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2017年  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17年  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8年  主持的《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课列入教育部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19年 专著《西方美术史》获北京市第15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20年 主持的《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课列入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 译著《中国园林》评为“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出版社2020年度好书”;列入“搜狐文化2020年度好书之选”


教育背景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 宁波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 浙江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6年9月至1988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82年2月至1983年7月 宁波效实中学任教

1989年3月至2000年3月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系主任

2000年3月至今 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艺术学院教授,曾任副院长


研究成果

代表性论文


共鸣美感性质疑析,《学术月刊》,1984年6期,第70—73页。

论美术的心理功能,《文艺研究》,1992年1期,第132—144页。

寻求危机的消解--当代西方艺术史学一瞥,《文艺研究》,1995年1期,第128—149页。

视觉心理与视觉创造,《新美术》,1995年第2期,第25—35页。

艺术史的独特界面--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观述评,《新美术》,1995年4期,第45—52,63 页。

Concerning the Use of Colour in China,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 , April  

1995,pp.160—4.

论艺术史的作品观念,《文艺研究》,1996年2期,第118—142页。

论艺术史的超学科格局,《文艺研究》,1996年4期,第4—18页。

论艺术史的分期意识,《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1期,第161—169页。

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掠影,《当代学院艺术》1997年总7期,第58-61页。

名画之辩――梵·高、海德格尔、夏皮罗和德里达,《今日先锋》,第9辑,第187-198页。

走向当代视野的艺术学,《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第25-36页。

“埃尔金大理石”事件――作为重要文化财产的艺术品的归属问题,《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第117-131页。

回溯和创造:原始艺术和现代艺术,《文艺研究》,2006年第4期,第4-13页。

艺术品:从观念到实体的再认识,《文艺研究》,2008年第7期,第5-10页。

自然之爱——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蕴,《美术观察》,2009年第2期,第104-107页

Verbal Above Visual: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J. Elkins ed.,  Visual Cultures , Intellec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0, pp. 71-82.

不羁的才情与融合的力度——对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一种再认识,收入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卡波迪蒙蒂博物馆编著《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绘画》,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26-35页。

Maya Lin’s Vision and Metaphor of the Vietnam War, in  Western Art History  35, Seoul: Western Art History Association, Korea, 2011, pp. 203-235.

Suddenly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in Transformation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Beijing 2008 Summer Olympic Games, in Hans Belting et al eds.,  Global Studies: Mapping Contemporary Art and Culture , Hatje Cantz Verlag, 2011, pp. 208-222.

技法的境界——中国画论中人生化倾向及其当代意义,《美术与设计》,2011年第6期,第46-50页。

Artistic Tropes: Some Cases of Mutual Chinese-American Influence, in  East-West Interchanges in American Art , A Long and Tumultuous Relationship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Scholarly Press,2012, pp.190-203.

论艺术品的真伪鉴赏问题,《文艺研究》,2013年第7期,第14-25页。

莫奈:痴迷瞬间光色的艺术家,上海博物馆编《三十二个展览:印象派全景》,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出版社,2013年,第60-73页。

漫议西方名画中的细节问题,《文艺研究》,2014年第5期,第14-25页。

Views from Asia: Essays on Italian Renaissance bibliography

“Early Impressions (1877–1910)—the Italian Renaissance through Chinese Eyes”, October 19, 2014

http://itatti.harvard.edu/ding-ning-early-impressions-1877%E2%80%931910-italian-renaissance-through-chinese-eyes

论作为变体的艺术品,《文艺研究》,2015年第9期,第28-37页。

关联性:艺术史思考的一大纽结点,《读书》,2016年第5期,第161-168页。

明代以来中西艺术影响刍议——以西方绘画中的瓷器为例,《美术观察》,2016年第6期,第135-142页。

Re-reading Li Gongling’s  Country Retreat  at Villa I Tatti,  Icon 9, 2016, pp.385-394.

Photography as Key Reference and Artwork,  Journal of History of Modern Art , No. 39 / June

2016, pp. 207-222.

论“晚期风格”的艺术,《文艺研究》,2016年第7期,第5-14页;《新华文摘》,2016年第21期,第89-92页。

威尼斯如画——威尼斯画派的创造与影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12期,第112-122页。

说不完、道不尽的《暴风雨》,《文艺研究》,2017年第7期,第28-37页。

欧洲风景画漫议,上海博物馆编《摹造自然:西方风景画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法国学院派美术再思,上海博物馆编《学院范式:17-19世纪法国学院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第4-23页。

苍蝇与艺术,《读书》,2021年第3期,第52-61页


教授课程
课程名称(中文) 开课时间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学分 人数
美术史研究方法 春季 硕士研究生 3 3
当代文化艺术专题 春季 硕士研究生 3 3
西方美术史 春季 全校本科生通选课 2 2